台北樹蛙 Rhacophorus taipeianus Liang & Wang, 1978

學名:Rhacophorus taipeianus

英文名:Taipei Tree Frog

發現及命名緣由:由台大動物系教授梁潤生和王慶讓老師,在1978年時根據採集自台北縣(包括木柵、石碇、崩山和樹林)的15隻成蛙和蝌蚪共同發表命名,而為紀念發現地(台北縣)而得其學名及中文名;”taipei-”為台北之意”- anus”是屬於之意,合起來便是屬於台北的意思。

外型特徵:雌蛙體長最大約5.5公分,雄蛙稍小,體背主要為綠色,但常會隨環境作深淺的色調改變,包括淺綠色、深綠色到黑色都有可能,腹面為白色或黃白色,腹面、側邊及腿股部都沒有任何的黑斑或紅色調,眼睛的虹膜為金黃色且無紅色調。

生態習性:繁殖季以冬季為主,成蛙配對後通常會將卵泡產於近水的泥洞或覆蓋物下,然而在少數地點,仍有成蛙將卵產於水邊植物體上的記錄。

地理分布:臺灣特有種,分布臺灣中部及北部海拔1300公尺以下的地區,包括台北、宜蘭、桃園、新竹、苗栗和南投縣都有記錄。